经济发展
近年来,垫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方略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,坚持“两点”定位、“两地”“两高”目标,发挥“三个作用”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推动全县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。
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、增长9.3%,增速居全市第12位、渝东北第6位;第一产业增加值63.9亿元、增长7%,增速居全市第13位;第二产业增加值215.1亿元、增长9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223.6亿元、增长9.6%;工业增加值121.9亿元、增长12.7%,增速居渝东北第5位;建筑业总产值309.4亿元、增长20.3%,增速居全市第8位;三次产业比重为12.7:42.8:44.5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.8亿元、增长8%;税收收入12.5亿元、增长10.1%,增速居全市第11位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、增长12.3%,增速居全市第8位。
一是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。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,融入西部大开发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努力巩固长板、补齐短板。工业发展成果显着。规上工业总产值198.9亿元、增长21.3%,工业税收增长47.83%,其中兴发金冠等4家企业年纳税超过5000万元。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新增4家累计5家,总量居“两群”第一。垫江高新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,是重庆市政府授牌的全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之一,成功创建全国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,成为全市首个高新区“以认促建”试点。目前,园区正按照50平方公里工业空间规划,推进140亿元级高新区产业PPP项目建设,已储备工业用地2500亩、商业用地1000亩,建有标准厂房31.5万平方米。农业特色发展。围绕“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”建设,发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、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、“中国好粮油”行动示范县”优势,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发展,土地流转率达49%,居全市前列。建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,成功创建市级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基地、重庆垫江晚柚科研基地。粮食产量达到41万吨,蔬菜产量居渝东北第二位;实施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26个;新增垫江晚柚1.5万亩;创建“两品一标”9个,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,土地宜机化改造3.2万亩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%。创成市级农业科技园区,获评新一轮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。渝东国际农贸城、汽贸城等专业市场加快建设,巴谷·宿集获评全市唯一国家首批甲级民宿。成功举办牡丹文化节、龙舟赛等节庆活动,牡丹花马和龙溪河桨板赛、钓鱼节等升级为市级体育赛事,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、综合收入45亿元,分别增长33.1%、52%;社零总额271.8亿元、增长28.1%。
二是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城市建设扩容提质。建成城市道路12条,里程超过122公里,交通拥堵指数降至1.2,居全市最畅通城市前列。建成综合管廊16公里,里程居全市区县第一,县城“六纵六横”干道基本建成。获全市首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率先实施县专项激励。东部新区完成投资20亿元,三合湖湿地公园基本建成,城市博览中心、旅游集散中心、优质教育基地主体完工。改造棚户区、老旧小区3.62万平方米,新建小游园23个,新增绿地面积94.23万平方米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。市级重点帮扶乡镇大石乡工作高位开局,砚台镇入围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沙坪镇入围2021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,新增全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。龙滩水库建成蓄水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%。加快农村“四好”公路建设,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完成农村厕所改造5100户,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7%、100%,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。城乡融合速度加快。68公里南部快速通道和G243复线全线通车,111公里明月山内槽旅游健康道路和龙溪河产业道路全线贯通,通组公路通达率和行政村通畅率、通客车率均达100%,成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。
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“垫小二”企服云平台成为“渝商在线服务平台”全市首个试点、入选2021年全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十大“智慧政务”精选案例。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,整合现有77家县属国企,启动组建渝垫、兴垫、高投、鼎发四大集团公司。持续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,新增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村99个,“三社”融合提速发展。推动区域协同发展。举办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和“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农特产品联展”等节庆展会,与川渝毗邻区县签订合作协议34份、达成合作事项371项,联动推动合作项目10个。扩大更高水平开放。招商签约项目138个、亿元级项目73个,完成市对县年度目标任务的107%,引进世界500强、央企、上市公司投资项目7个;实施“垫商回归”计划,返乡投资占比升至35.5%,招商“三率”稳居渝东北前列。不断发展开放经济,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4亿元,成功获批中国(重庆)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。